當孩子把老師當“自己人”,內驅力就來了。 在這所學校,學生把校長叫“老劉”, 把班主任叫“妍姐”“鵬哥”, 雖然“沒大沒小”, 但孩子們個個自信爆棚,敢想敢做…… 在凱博學校,老師與學生之間是怎樣的相處模式? 在這里,“生命?愛?創造” 從不是墻上的教育理念,而是融入師生相處的每一個細節。師生促膝而談不是奢望,而是在校園里每天都經歷的真實。 課堂上,沒有單向的知識灌輸,只有雙向的思想碰撞。老師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觀點,或許為一個文學解讀各執己見,或許為一道難題的解法爭論不休。當老師與學生為了心中的真知,爭辯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之時,師生間的身份壁壘悄然消失。 在探索課題過程中,師生是平等的溝通伙伴。這種“不回避分歧、不盲從觀點”的相處模式,是為了培養學生“不懼怕權威、敢于挑戰權威”,讓質疑精神與批判性思維生根發芽。當未來 AI 時代的變數與挑戰接踵而至,這份打磨而出的思維能力,將成為學生突破創新、勝任未來的核心力量。 別處難覓的“亦師亦友”,在這里卻是尋常風景。 學生把校長叫“老劉”,把班主任叫“妍姐”“雪姐”“鵬哥”,甚至直呼其名。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一路同行的陪伴者。老師看得見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光芒,并用“真、愛、嚴”滋養每一個學生。學生可以在300畝校園里追著風自由奔跑,摘果折枝,觀察昆蟲,擁抱自然饋贈;可以和老師嬉戲、談心、開玩笑,彼此親密無間的默契,早已超越傳統師生界限。 在這里,每個學部都在上演著專屬的師生小故事。小學部的童真互動、初中部的成長陪伴、高中部的深度對話,讓我們走進其中,感受這些細碎而珍貴的日常,如何為每一段成長注入溫暖與力量。 小學部劉老師: 借給學生的兩分,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值得的一筆投資 △左二:凱博小學部教研教法室主任劉老師,在凱博執教15年 我曾任中學物理學科教學,一次批改單元小測中,有一道關于“動能和勢能轉換”的填空題,一個平時比較靦腆但學習很認真的王姓男孩,把這兩個空填反了。 按常理,這樣的錯誤只能算全錯,扣掉兩分再正常不過。但我知道,這孩子不是不懂,也許是一時筆誤,又或是審題時的一念之差。如果就這樣打上一個紅叉,他失去的恐怕不止是分數,更是對學習的一點信心。 于是我寫下一行字:“老師知道你有正確概念,但順序填錯了。這兩分,老師先借給你,下次可要還給我喲。”還在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笑臉。從此之后,這個孩子在課堂上多了自信,臉上多了笑容…… 多年過去了,這件事慢慢沉淀在記憶里,直到這位學生特地來學??次?mdash;—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靦腆的小男孩,而是某公安廳一名優秀的黨務工作者。 言談之中,他鄭重地提起那“借來的兩分”。他說:“老師,您當年寫的那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里。它讓我懂得了信任與責任的分量。這些年來,無論是工作還是帶團隊,我都始終提醒自己:對待同志要如春風化雨,多看他們的努力與初衷,而不只是一時的對錯。給予信任,往往比施加壓力更有力量。” 那一刻,我又再一次意識到,教育不只是在課堂中傳遞知識,更是在心靈間播撒種子。老師手里的紅筆不僅可以畫勾打叉,更能寫下包容、信任和鼓勵。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可能會照亮一個孩子很久很久的路,甚至影響他如何對待這個世界、如何帶領更多的人。 那“借出去”的兩分,可以說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值得的一筆投資。“生命?愛?創造”賦予了“教書育人”新的意義,我非常樂意,在自己的崗位上,種下更多這樣有生命,有愛的種子。 △小學課堂師生互動 初中部楊老師: 七年班主任,學生給予我幸福的勛章 △左一:初中部英語楊老師,在凱博執教7年 今年是我扎根凱博的第七年,也是我當班主任的第七年。七載時光里,我見證著孩子們從稚氣懵懂走向青春昂揚,陪伴他們渡過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旅程。 這份工作,從不缺少操心與牽掛,有時會因為他們成績停滯不前而心急如焚,會因為同學間的小矛盾而費心疏導。但是更多時候,是孩子們用純粹的心,讓我讀懂了 “班主任” 這三個字的含義,也讓我明白:原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一名被學生愛著的班主任。 我帶的班級即將升入初三,我問學生們:“初三要分班,你們想讓我繼續當你們的班主任嗎?” 教室里回應著“想”的聲音,只有一個孩子沉思了一會說:“想,但還是算了吧。” 我不解:“大家都想讓我成為班主任,你是怎么想的?”這個孩子回答:“因為我太讓您操心了。作業拖沓讓您監督,成績不好讓您輔導。我想讓您初三帶那些程度好又懂事的孩子,這樣您會很輕松。” 那一刻,所有的疲憊煙消云散,只剩下眼眶發熱的感動。孩子們的善良和替我著想的懂事,比任何贊美都直擊人心。 在我休產假的日子里,收到了學生們的祝福、惦記與牽掛。在產假結束即將回歸學校時,更是收獲了滿心滿眼的溫暖。寒假開學前,有學生在班級群里問:“你們想開學嗎?”一個學生立馬回答:“當然不想啊,但是雪姐休產假要回來了,我寧愿開學。”…… 學生的愛,是我作為班主任最美好的一枚勛章。我常常在想,我何德何能,能被這么多孩子真心惦記?我又該用怎樣的熱忱與愛意,才能不辜負這份信任? 是學生們讓我明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互相照料;教育的本質,就是用一顆真心,去溫暖另一顆心。是這些孩子,用最純粹的信任,讓我在班主任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收獲了非凡的感動和幸福。也讓我堅信,這份與學生相伴的時光,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珍貴的禮物。 △初中課堂師生互動 國內高中部劉老師: 教育是心手相牽,是用愛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國內高中部數學劉老師,在凱博執教10年 我教初中數學的時候,班里有一個孩子總讓我多幾分留意。他比同齡人小,也很調皮。有一次在課上,我因為一件小事表揚了他。下課時,其他同學都歡快地跑出教室,他卻趴在桌子上,怎么叫也不起來。 我蹲在他身邊,耐心詢問緣由。他許久才開口說:“老師,我想和您多呆一會,因為您的表揚讓我想媽媽了。”因為家庭離異,他已經一年多沒見過媽媽了,因為媽媽在外地工作。 看著他泛紅的眼眶,我萬分心疼,輕聲對他說:“要是你愿意,就跟爸爸商量下,他要是同意,放學可以來老師家,我給你做好吃的。” 孩子爸爸知道我家里也有孩子,放心我的為人,很快就答應了。 孩子很開心來到我家,在家里,我和先生輔導他寫作業,我輔導數學,先生輔導物理。作業寫完后,看天色還早,我就提議去樓下遛彎。于是我一手拉著我兒子,一手拉著他,四個人一起在樓下遛跶。 吹著晚風,聞著草木清香,兩個孩子的笑聲不時傳開。可是走著走著,他突然哭了起來。他說,他從來沒有和家人在晚飯后下樓遛彎。 那一刻,我輕輕攬著他的后背,心里又酸又暖。原來,一句不經意的表揚、一段尋常的陪伴、一次簡單的散步,對這個孩子而言,竟是如此珍貴的時刻! 我忽然懂得,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而是溫暖的心手相牽。教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師生間彼此的滋養與成長。我被孩子純粹的情感打動,更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內心富足,這種感受是能夠看清前路的明朗。學生需要的愛,或許不是轟轟烈烈的給予,而是看見他們、接納他們,用切實的陪伴,拼湊出屬于他們的安全感。 其實每一個深耕教育的人,都懷揣著對孩子的愛。我們或許做著最平凡的事,卻總在拼命地想為孩子們多鋪一段路、多撐一把傘,只愿他們能在溫暖里踏實成長,長成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的少年。 △國內高中課堂 國際高中部劉老師: 以愛為帆,讓每個孩子都能駛向屬于自己的遠方 △國際高中部執行主任劉老師,在凱博/康福執教14年 從2012年接過畢業班的教鞭,一晃已是十余載。在我看來,教育從不是“標準化生產”,而是用愛與信任,守護每個孩子的獨特光芒,不替他們的人生設限。 七年前,班里有個讓我格外牽掛的孩子。他的理科思維敏銳出眾,語言溝通能力卻先天薄弱,連簡單的請假都難以說清。孩子父母看著他的狀態,也陷入迷茫:送他去國際學校、出國深造,是不是錯了? 畢業班的英語單詞過關,成了他面前的一道坎。那天周五,兩點放學,其他同學陸續通關離開,只有他留在教室里。從午后到夜幕降臨,時針走到八點,他仍在埋頭苦背,我便在一旁靜靜陪著。硬記不是辦法,我索性提議:“咱們一起背,背完互相考一考。”兩個小時后,當他拿著單詞表考我時,我故意錯了不少,因此他考對的數量比我多??粗@個結果,他眼里漸漸有了光。 晚上十點,孩子媽媽打來電話,語氣里滿是焦慮:“劉老師,要不……英語就別勉強他了?”我握著電話,聲音堅定:“您放心,今天他背對的單詞比我還多,千萬別放棄!” 旁邊的孩子聽見了,小聲問了句完整的話:“老師,我的英語比你好嗎?”我蹲下身,看著他的眼睛說:“是啊,我的英語不算好,卻能在國際學校教書;你比我厲害,將來一定能更出色。”我掩藏起“故意出錯”的小心思,只希望這一點點“勝利”,能在他心里種下自信的種子。 沒想到,這顆種子真的發了芽。之后,他愿意主動和我交流了,英語學習也慢慢找到了狀態。后來,他順利申請到美國高校的理科專業。更讓我感動的是,從大學至今,每個節假日,我都會收到他的短信——分享學業進展,訴說成長感悟。 其中一條短信我至今存著:“老師,謝謝您當初沒有否定我。現在我敢于主動交流了,表達了,雖然還沒做到完美溝通,但學術上已經能夠彌補短板了。” 反復讀著文字,我忽然明白:教育里的愛,從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可能是一次耐心的陪伴,一個善意的“示弱”,一句堅定的肯定。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卻能幫孩子打破自我懷疑的枷鎖,讓他們勇敢向前走。 執教多年,我愈發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閃光之處。作為老師,我們要做的不是用“標準”評判孩子,而是用愛做帆,用信任做槳,陪他們闖過難關,讓他們知道:人生沒有“上限”,只要心懷勇氣,就一定能駛向屬于自己的遠方。而這份來自孩子的成長反饋,便是我們教育路上最珍貴的勛章。 △國際高中課堂及互動 師生關系,才是第一生產力。在凱博,這樣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師生間亦師亦友,溫暖聯結。老師們日復一日,用真心讀懂成長的困惑,用關愛撫平前行的褶皺,并以此滋養孩子們的信心,讓他們敢想敢做,自由馳騁。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不是填滿容器,而是照亮道路。”凱博教育的初衷,不是追求千篇一律的優秀,而是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在愛與尊重的守護下盡情綻放。 end 讓世界名校為你轉身 名校來了 為了幫助廣大有意轉軌國際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擇校規劃,一站式解決擇校難題,北京第二十六屆國際名校來了升學擇校咨詢會將于11月1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二層宴會廳舉辦?,F場邀請京津冀60多所優質國際化學校的校長/招生官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數十位校長大咖和擇校專家發表演講,還有多位不同領域的升學規劃專家為家長一對一答疑,歡迎點擊下方圖片預約報名! 點擊下方圖片 立即預約擇校展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