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浪潮席卷,教育的邊界正被不斷拓寬。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下一代,成為無數家庭關注的焦點。國際在線教育頻道《教育會客廳》名校訪談節目系列報道,將走進各類國際化學校,對話學校負責人,探尋國際化教育的核心與溫度,為家長提供與學校溝通的平臺。
近日,香港港途教育創校校長曾培燊做客名校來了第二十三屆國際教育擇校咨詢會現場訪談間。
香港港途教育創校校長曾培燊
首先請您跟廣大網友打個招呼并簡單介紹下港途教育的基本情況。
曾培燊:大家好,我是港途教育的創校校長。港途教育專注于香港DSE賽道及香港中小學插班,是由全員土生土長香港人組成的機構。DSE是除IB、A-level、AP外的一條全新國際賽道,學生可同時覆蓋內地、香港及海外升學方向,三軌并行。
請您介紹一下港途教育的課程設置、師資情況?
曾培燊:如前所述,港途教育專注于DSE。DSE即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俗稱香港高考),應考資格不限于香港人或持有香港身份者,全國學生均可報考。該考試是全球唯一可用簡體中文作答且獲國際認可的國際考試,獲英美澳加等海外名校及香港院校(如港八大、港五大)認可。其中,香港大學(全球QS排名第11位)亦認可DSE成績。同時,若學生持有香港永居身份,內地985名校、C9聯盟院校以及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頂尖學府均承認DSE成績。
因此,港途教育專注于此賽道為學生提供準備。主要提供兩類服務:
針對高中(中考后)學生: 提供脫產培訓,旨在最短時間內協助學生從普高或其他國際課程體系轉軌至DSE,取得DSE成績以支持未來升學。
針對小學或初中學生: 協助提前入讀香港公辦或民辦學校插班,體驗香港國際化環境。
我們的核心優勢在于師資:所有教師均為香港本土人士,100%為香港土生土長,此配置為全國機構及學校中目前獨有。本土教師的關鍵性在于香港DSE的考綱、考題、答題技巧及題型等均具有高度本土化特征,因此香港教師在此方面相較內地教師具有顯著優勢。
請問港途教育如何為孩子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是否有專門的拔尖培養項目?
曾培燊:港途教育相信每個孩子都非常獨特。因此,有別于其他機構或學校采用小班制或分層教學進行培優補差,我們的做法是將一對一教學全面融入教學內容與框架。
除大班課外,我們每周為每位學生、每門學科均安排專屬的一對一教學。無論學生是處于升學臨界點、需要夯實基礎,還是處于中等水平,一對一教師都能深度定制專屬方案,其個性化程度遠非分層或小班教學可比。我們深知,即使分數相同,學生的知識薄弱點與錯題根源也千差萬別。正因如此,我們堅持不壓縮成本與資源,將一對一教學作為課程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班課與一對一的結合構成全周混合模式:周一至二進行學科班課,周三至四進行一對一鞏固,周五實施系統化測驗。該模式確保學生周一所學知識,在周五離校時確已掌握。這是港途一直以來認可的科學化教學模式。
對于打算從體制內轉軌國際學校以及選擇國際學校的家庭,您有哪些建議呢?
曾培燊:對于中考結束的家庭,兩點尤為重要:
其一,距大學升學尚有兩至三年時間,期間社會、世界及家庭狀況的變化存在諸多變數,因此,選擇賽道需兼顧多方面發展潛力,避免押注單一方向。DSE相較于IB、A-Level等國際課程的優勢在于:學生既可赴海外升學,亦可留港或在內地發展。這種三軌模式,對剛結束中考且大學目標未完全明確的家庭尤為適宜。
其二,需考量孩子的成績分布及各科目強弱。對多數內地生而言,英語常為難點。DSE最友好之處在于:除英文科外,其余科目,如數學、選修的理科、文科等均可用中文應考——可閱讀繁體中文題目,并以簡體中文作答。相較IB、A-Level要求英文撰寫論文,其英語要求顯著降低。因此,對于希望脫離體制內教育但孩子英語基礎薄弱的家庭,DSE是理想選擇。(圖/文 焦宇)
①特別聲明:本站點注明為"原創"的文章,版權均屬國際教育在線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創”的文章,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聯系郵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