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陽光懶洋洋地爬進窗戶,正好落在走廊盡頭那幅還沒干透的油畫上。鈷藍的顏料沒干呢,反著光,像撒了一把小星星。 空氣里飄著點松節油的味道,不濃,但聞得見。 走廊盡頭豎立著一塊展板,寫著幾個字:「逐夢,向上而生」。 旁邊的調色盤里,顏料都硬了,是昨晚留下的。攤開的活頁夾里,能看到展覽作品的草稿——色粉涂的花叢邊上,馬克筆畫的小人兒顏色可鮮亮了。 一陣風吹過,走廊那頭羊毛氈做的小動物,身上的毛毛也跟著輕輕晃了晃。 明暗筑基,色彩生發: 王賈銘洋的兩幅油畫探索 “在這幅以狗為主角的油畫創作之初,我選擇了油畫這一能承載豐富質感的媒介。” ”構思落于紙面,我首先使用鉛筆在畫布上輕盈地勾勒出整體的輪廓與動態,確立基本的構圖框架。隨后,我換用深棕色的油彩,沿著鉛筆稿進行更為肯定的勾勒,并著重刻畫出關鍵的陰影區域。這一步至關重要,它如同搭建建筑的骨架,清晰地劃分出畫面中明與暗的初步關系,為后續的色彩與體積塑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確立了基本的明暗結構后,我決定采取‘由遠及近、由環境烘托主體’的繪畫順序。” “我率先鋪陳背景——無論是人物還是所處的環境氛圍——力求營造出一個和諧統一的畫面基調。這種策略的精妙之處在于,它為之后描繪主體(小白狗)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色彩和明暗參照系。當我轉而專注于描繪這只狗時,預先完成的背景仿佛一個天然的‘畫框’,讓我能更敏銳地捕捉和表現其毛發的蓬松感與獨特的肌理。” “在鋪設好大塊面的基礎色彩后,創作進入了精雕細琢的階段:我聚焦于狗最具靈性的部位——眼睛與嘴巴,細膩刻畫其神態;同時,圍繞這些核心特征,耐心地梳理、描繪每一簇毛發,強化其紋理的豐富性與真實感,直至整幅作品在細節的完善中宣告完成。” “進行另一幅作品的創作時,我同樣始于嚴謹的草圖階段,用鉛筆在畫布上捕捉最初的靈感和構圖。” “然而,在進入色彩階段前,我采取了更具表現力的鋪墊:我運用濃稠的黑色顏料,不僅用于強化輪廓線的力度,更重要的是,用它果斷地覆蓋并確立畫面中所有深邃的暗部區域,并同步完成了背景的鋪設。這一步大膽而直接,其靈感正是源于我對維多利亞·伊萬諾娃 (Victoria Ivanova) 藝術風格的深入研究。伊萬諾娃以其作品中強烈的明暗對比和由此產生的戲劇性視覺沖擊力而著稱,我試圖通過這種對“黑”的極致運用,來理解和實踐她塑造整體視覺風格的獨特方法。” “在構建了堅實而富有張力的黑白基底之后,我才謹慎地引入色彩。我遵循伊萬諾娃作品中常見的構建邏輯,首先著眼于建立畫面中核心的大塊色彩關系,確保色調的和諧與對比的平衡。這一步并非簡單的填色,而是在黑白骨架之上賦予作品生命的血肉。” “此后,便是逐步深入、層層疊加的細化過程。我一邊細致地刻畫形體的轉折、色彩的微妙變化以及豐富的表面細節,一邊持續地揣摩和學習伊萬諾娃處理邊緣、肌理以及如何通過強烈的光影對比來凝聚視覺焦點的精妙技巧。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向大師風格靠近的實踐與領悟之旅。” 油彩初綻時:遇見莫奈,遇見生命岳黎晗的花園系列 “這三幅作品的誕生,都源于我與莫奈花園那場難忘的邂逅。吉維尼那座被時光浸潤的花園,如同一位無聲的導師,向我敞開了藝術感知的心扉。” 1883年,莫奈追尋心靈的寧靜,攜家人定居巴黎以西的吉維尼村。這位深諳園藝之道的藝術大師,終于在他居住最久的這片土地上,將心中醞釀已久的花園藍圖徐徐鋪展。他傾注了無盡心血,細致規劃每一寸土地,花園在他手中不斷生長、延綿,最終與那聞名遐邇的睡蓮池塘融為一體。 莫奈對花卉的色彩與花期有著近乎苛刻的執著,這份精心的布局,只為在四季流轉中編織出永恒流動的和諧畫卷。 “第一幅作品的創作,是我真正意義上與油畫初識的印記。彼時,面對陌生的畫布與油彩,我如同蹣跚學步的孩童,筆觸間充滿了生澀與試探,途中更遭遇了不少技術上的難關。所幸,在洛老師耐心而專業的點撥下,那些盤踞心頭的困惑得以一一化解。這不僅僅是一次繪畫實踐,更是一場技巧的啟蒙之旅——從色彩的調和到筆觸的掌控,油畫世界的門扉緩緩為我開啟。” “當第一幅畫作塵埃落定,心中那份源于莫奈花園的感動并未平息,反而催生了新的表達渴望。于是,我提筆延伸,將目光投向花園里那些綻放與凋零的生命瞬間。” “第二幅作品,我聚焦于盛放的花朵。在我眼中,它們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是生命最熾熱的宣言,是活力本身在畫布上的具象化。每一片舒展的花瓣,都是對“可能性”最生動的注解——從深埋土壤的沉寂等待,到破開黑暗的頑強萌發,直至此刻毫無保留的綻放。它以一種純粹而直觀的姿態昭示:生命里所有沉默的蓄力、那些看似被時光掩埋的堅持,終將在某個注定時刻破土而出,凝結成眼前這觸手可及的美好與希望。” “而第三幅,則是我對凋零之花的凝視。它的姿態,絕非生命意義的終點站。相反,在那些蜷曲的花瓣間,在褪色的脈絡里,蘊藏著更為深沉厚重的生命敘事。那看似萎靡的弧度,鐫刻著曾經拼命擁抱陽光的倔強;每一道褪色的紋路,都是風雨陽光親吻過的印記,是生命完整歷程的勛章。凋零,是另一種形式的飽滿。” “這三幅畫作,記錄了我從技法摸索到心靈感悟的旅程,是我對莫奈花園光影之美的致敬,更是對生命本身——從蓬勃到沉淀——的一次深刻體悟與詮釋。畫筆所至,心之所向。未來,我將繼續在這條藝術之路上前行,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讓內心的風景與世界的回響,借由色彩與線條,在畫布上永恒共鳴。” 多元表達:AP課程成果 趙晗羽:女性力量 AP設計區《Who We Are》系列海報設計,在表達敘事內容的同時探討女性力量。趙晗羽同學的創作靈感源于一個奇幻構想: “古街比對老照片時,我意外穿越古代,驚覺街頭竟無女子蹤影。追尋一抹粉影,遇見了與照片中一模一樣的女孩小山。亭中,我向她描繪女子讀書、工作的現代圖景,她眼中充滿向往。老照片再次發光,我們攜手穿越歸來,擁抱新的可能。” 廖一鳴:熊貓飛行員 隔壁展臺成了熊貓的萌趣宇宙!各式熊貓IP周邊琳瑯滿目:戴著復古飛行帽、神氣活現的熊貓包裝設計引人注目,還有一套集結了喜怒哀樂各種熊貓表情的創意塔羅牌,趣味十足。 “我可是吃著擔擔面、看著熊貓長大的成都娃兒!” 創作者廖一鳴笑著分享這份家鄉情結,“每次提筆把家鄉這些‘心頭寶’畫進作品時,筆尖都像有了生命,總覺得它們在畫紙上調皮地沖我眨眼睛,仿佛在說‘畫得不錯嘛!” 下課鈴響了,走廊慢慢安靜下來。可那些畫上的顏色、沒干的顏料反射的光點、空氣里淡淡的松節油味道,還有被風吹得輕輕晃動的羊毛氈毛毛,都還留著剛才的熱乎勁兒。 “逐夢,向上而生” —— 這話聽著挺大,但看看這些畫、這些草圖、這些小雕塑,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夢想啊,就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一點一點做出來的。這條平時普普通通的走廊,今天真的像一片活過來的、充滿可能的青春田野。 end 讓世界名校為你轉身 名校來了 為了幫助廣大有意轉軌國際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擇校規劃,一站式解決擇校難題,北京第二十六屆國際名校來了升學擇校咨詢會將于11月1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二層宴會廳舉辦。現場邀請京津冀60多所優質國際化學校的校長/招生官與家長面對面溝通,數十位校長大咖和擇校專家發表演講,還有多位不同領域的升學規劃專家為家長一對一答疑,歡迎點擊下方圖片預約報名! 點擊下方圖片 立即預約擇校展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