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科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探尋的結果,而是探尋的過程。人文學科所要探尋的是人的生存意義或人的價值,我們不斷從新的方面、新的高度來探尋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才展示出人不同于任何其他存在物的「始終未完成」狀態。
達羅捷派小而美的教育理念,為每個學生制定定制化的課程安排,所采用的課程體為美國教育規劃共同核心標準課程體系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CCSS),該課程體系開設STEM課程、人文課程、藝術課程、中文課程和體育課程等幾個類別的核心課程,結合科學的學習曲線理論,搭建中美結合的教育體系,為學生的通識課程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概念和能力。
達羅捷派CCSS開設部門
達羅捷派共開設26門人文課程,涵蓋:文學、歷史、英語三部分內容,供學生進行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定制化的人文課程安排。課程采用英文授課,在學習文學、歷史等學術知識的同時提升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達羅捷派所開設的人文課程
02 構建人文課程的底層邏輯:歷史不僅只是歷史
達羅捷派人文老師Ms.Liz的歷史課程,內容主要圍繞著美國歷史的早期發展講起。區別于大家認知中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講解-學生背誦-練習」的學習過程,Ms.Liz為歷史課程的學習構建了全新的底層邏輯。
授課教師:Elizabeth Witcher
達羅捷派學院人文老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研究碩士,密歇根大學本科學位學士
豐富的高中教學及英美大學課程學習經驗??释麑⒅忻篱g的跨文化溝通技能、美國大學求學經歷整合到課程規劃及學生作業中,為學生未來適應大學課程做好準備。
Ms.Liz課程設置安排
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s.Liz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枯燥無味的歷史事實挑不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那就為學生來點新鮮的課程設計:從小玩到大的真假游戲是學生們的最愛,那如何從史書、文獻、網絡資料中區分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識別事實觀點,分析推理證據的有效性以及相關性、充分性成為學生們討論的熱點,紛紛舉證支持自己的觀點輸出;
學生課程資料
學習MLA(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制定的論文指導格式)作為人文學科特定的寫作格式,整合和評估視覺信息、技術信息、數字信息等內容,根據專業的學術運用正確的格式來規范文章,使閱讀者賞心悅目。
「學以致用來解決問題」是達羅捷派PBL的最終追求,本學期的學習重點圍繞美國歷史中的「菲利普王戰爭」展開,通過模擬審判作為PBL的核心內容進行知識點的考察。全班被分成兩隊:一半學生作為原告,持『英國人非法竊取美洲土著人的土地』觀點;另一半學生作為國防部,認為『英國人的行為是合法殖民』。此次PBL以A&B兩個班作為區分,保證學生們在匹配自己學習能力的情況下拿到適合自己的任務。
認真聆聽學生演講的Ms.Liz
提前準備的PBL 資料
在模擬審判中,每個學生會有不同角色的Cosplay,需要提前進行自主數據調研和資料查詢,經過團隊討論后進行證據的取舍并當庭演說來支持自己隊伍的觀點,學生們在模擬審判中展現了課堂外更多的潛力。
緊張嚴肅的庭審現場
Ms.Liz記錄PBL每個學生的現場表現情況
學生「視角」
“Ms.Liz老師的教學方法適合我的學習,她會提前讓我們在教科書上做批注,使我們更好的預習學習內容以及查看我們進度了解預習情況。在課堂上,Ms.Liz會分發給我們課程內容相關的學案,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根據教科書與自己的理解填寫學案。除此之外,我們還體驗了有趣的PBL,參與一場模擬法庭,在項目中,同學們了解了真正法庭審查的流程,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并加深理解。Ms.Liz的寓教于樂讓我們獲得很多真實有用的技能,例如,如何做一個有用的證人、如何將搜集到的資料更好的匯總、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律師等。總而言之,Ms.Liz的歷史課使很多同學對歷史產生興趣,且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喜悅中獲得成長。
-Ella Li”
“我個人認為Ms. Liz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老師。雖然學期剛剛開始時她的作業量和其他老師相比多很多,同學們感覺很吃力。但在學期末的PBL中,同學們意識到作業中的每個問題都和課程中的不同知識點相關,幫助我們鞏固了學習到的知識。她策劃的學期末項目式學習也很有意思,我們要以英國人侵占美洲這一事件為主題來模擬法庭審判。在項目中,我需要搜集大量資料來完善虛構的角色,對于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有了更新的認知、更全面的了解。在這之外,Ms.Liz還教授我們很多學習歷史的方法以及學習歷史需要的技巧,如MLA格式,這是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制定的論文指導格式,用于表明自己引用的文獻的出處,在以后寫論文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幫助。
-Frank Liu”
03 學習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趣很重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知識與頭腦的修煉,行萬里路是眼界的拔高。學生們在Mr.Will的人文課程-「東南亞發展史」中體驗到原本枯燥的歷史課程如何變得鮮活起來、有趣起來。
授課教師:李蒙霏(Mr.Will)
達羅捷派人文老師/活動策劃負責人
瑞金大學戰略傳播文學碩士,霍頓學院通信文學學士
熱愛文學,精通中文、英語、德語三門語言,擅長國際媒體項目管理、多文化團隊協作工作。曾任全球航線國際節目制片人、環球亞洲新聞記者,2018年作為志愿者為國家會議中心提供翻譯服務;2013年至今,深度參與CBN主持人俱樂部活動,現為俱樂部成員之一。跨領域的工作經驗、不同國度的文化鏈接使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帶領學生感受不同語言的魅力。
這位在美國完成美高、美本、美研,曾做過多年戰地記者的Mr.Will,非常喜愛讀書,閱讀過的書籍堆滿家中的書柜,他更是曾深入多個發達國際、發展中國家及戰時國家,參與一線時事政事報道,為自己的行萬里路積攢了豐富的履歷。
Mr.Will將自己多年所見所聞融入課堂之中,為學生們帶來「有趣」的東南亞發展史:帶領學生閱讀相關書籍,建立學生對于亞洲國家的地理方位認知,了解其經濟、社會發展走向對于中國和整個亞洲的相互作用;深度解析部分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國家歷史相關,進行相關數據調研,小組討論來制作展示PPT并進行演講。
課程計劃-Mr.Will
Mr.Will課程課件
Mr.Will 上課期間
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Mr.Will和學生們一起走出學校,帶著課本中的疑問來到北京的一家菲律賓文化餐廳,與老板進行了一場美味且有趣的對話。學生們好奇的研究著餐廳菜單所代表的東南亞文化、與老板了解菲律賓的發展歷史。原來東南亞各國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反饋到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飲食方面。我想,當學生們在完成作業時也還是能感受到舌尖上的美好吧。
達羅捷派東南亞發展史課程-深入東南亞風格餐廳對話菲律賓餐廳老板
「一節美味的歷史課程」之后,做作業都開始變得有趣起來
學生PBL演講制作的PPT
「東南亞發展史」這門課程將趣味和學術知識學習結合在一起,反向提升學生們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數據調研能力、演講能力等。在學期末的PBL項目中,Mr.Will設置延伸話題,以東南亞延伸至非洲國家,將兩個洲進行合并,拋出話題-非洲國家發展。學生通過小組配合,就中國所代表的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文化融合等,對于非洲國家興起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了解熟悉分析方法,找到非洲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貿易、文化合作的契合點。
學生Cosplay不同國家的服飾文化并PBL演講
學生「視角」
“Mr. Will是我從他入學試課時就已相識,也是這一年多以來我很喜歡的老師之一。在今年的東南亞研究課題中,Mr. Will依然給我們帶來很多驚喜。
從越南到泰國,從新加坡到朝鮮和韓國。數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政策等,在Mr. Will的帶領下,一步步的被深層剖析。這也讓我們對很多國家的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好奇和了解。
在這學期中,Mr. Will改變了教學的方法。減少了考試的頻率,大幅度的增加了research essay的數量。雖然加重了很多的作業量,但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種比老師在課上直觀的闡述信息更加具有意義的做法,大量的自行搜索出來的research(調查)信息更讓我們記憶深刻。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課堂展示項目。比如在研究fake news(假新聞)這個現象時,Mr. Will要求我們以小組的形式自行編寫、拍攝一個fake news,要求里面的內容保護大量虛假新聞,同時還要巧妙的包裝起來讓其具有欺騙誘導性,給外人看來像是如假包換的真新聞。通過這次項目也讓我們清晰的認識到了創作一篇fake news有多么的容易,以及提升信息媒介素養的重要性。
Mr. Will身為一名國際記者,他對各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方面有著他獨到的見解。所以他在教課時不光光傳授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只有他淵博的學識見解,更多的是對舊歷史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想必這才是歷史的意義所在之處。
--Jeremy Liu”
“在結束Mr.Will的東南亞政治課之后,我已經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多個角度對東南亞其中一個國家的政治局勢進行分析。對于許多中國商人來說,東南亞人口眾多、市場龐大,有巨大的潛力和投資機遇,而正確理解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則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我理解商業運營也有很多幫助。
此外,Mr.Will的課程讓我的思維更有批判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業,是Mr.Will讓我們所有人都去寫一篇關于一個國家的虛假新聞并進行演講。這次作業顯然不是讓我們進行杜撰,而是讓我們了解完成一篇以假亂真的新聞的成本和時間非常低,所以面對新聞媒體的報道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看。此外,Mr.Will帶入了他媒體人的視角,和我們揭秘當今大數據和互聯網背后一些課本涵蓋不到的知識。
--Peter Lian”
人文教育,使人類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不斷的拓寬認知邊界,在面臨抉擇時有足夠的高度做正確的選擇,感受世界帶來的點滴美好,成就作為一個人的幸福感。
①特別聲明:本站點注明為"原創"的文章,版權均屬國際教育在線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創”的文章,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聯系郵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