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當我們想到科學時,我們會想到抽象符號,難以閱讀或理解的公式。另一個想法是科學很“硬”,也就是說解決問題需要推理和概念,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正確的,但答案需要準確和精確才能描述現實。另一方面,對科學理解的膚淺和缺失,也讓我們對科學有許多誤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藝術家”。雖然這可能會讓從未深入研究過科學的人感到驚訝,事實上,一些科學界最偉大的思想家天生就具有創造力??茖W其實是一種創造形式,科學的目的是了解世界并在世界中創造。沒有創造力就無法創造。創造力這個詞本身就具有“創造”的意思,這意味著科學和想象力這兩個過程是相互關聯的。藝術之所以對科學是必要的,因為創造力涉及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可視化的。我們能夠在腦海中概念化、形象化;想象的事物也是我們可以創造的事物,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樣的話,或者我們有一種工具可以讓我們做到。通常,科學中一些最偉大的發現涉及使用某種藝術形式。舉個例子,18世紀的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從他的日記中獲得了大約110幅圖紙的目錄。在尋找流浪彗星哈雷的夜空觀察中,他記錄了無數的星系、星團和星云。另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達芬奇(Leonardo DaVinci),他經常使用藝術作為支撐他的想象力,將抽象思想融入現實的一種方式。人們發現,他的許多繪畫和科學思想都產生了實用的發明。
事實上,將藝術作為學習科學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科學的核心是創造力,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學習科學概念和規則。通常,可視化和想象某些過程的能力對于解決科學問題很重要。例如,上過高中物理的人,都碰到過小球投擲軌跡問題的求解。為了解決這個簡單的問題,科學家們繪制了球的軌跡。繪圖使解決問題變得更容易,因為在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時刻,物理定律的某些方面使問題變得非常清晰和簡單。越復雜的概念和思維,我們越需要用這種方法幫助我們理解。在社會如此發達的時代,使用各樣技術工具,借助可視化、藝術和創造力結合的教學框架,對于科學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未來科技書院六年級學生用幾面鏡子制造萬花筒的效果)正如我們上個月提到的,在美國等國家,人們正是注意到藝術、設計和人文帶給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影響,帶給孩子的科學創新素質培養不可或缺的作用,才將STEM教育的版圖進一步擴大為STEAM課程,真正促進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的融合,這也是我們未來科技書院所提倡和堅持的。
①特別聲明:本站點注明為"原創"的文章,版權均屬國際教育在線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創”的文章,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聯系郵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