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熱拉爾·朱諾、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這次的音樂劇演出從服裝、化妝、道具、燈光到舞美設計,1:1復刻商演的規格和形式,旨在通過戲劇、舞蹈、歌曲等多種演繹方式,為觀眾帶來豐富的感官體驗。因為有了音樂、場景的轉換以及多媒體的加持,音樂劇的形式會更加豐富和立體。當脫離了電影的情懷后,從而生發和孕育出新的生命力。
參加表演的蓑羽鶴合唱團中的21名孩子分別來自海淀凱文四年級到六年級,他們用天籟般的童聲講述著撫慰人心的故事。作為原版電影最為突出的經典合唱,中文音樂劇版也對其進行了保留。在整場表演中,不僅回顧了《眺望你路途》(Vois Sur Ton Chemin)、
《風箏》(Cerf Volant)等經典曲目,并且根據劇情創作了全新的旋律,共同在劇場重溫經典的溫情與感動。
音樂,是讓學生表達內在情感、尋找自我身份、實現個人成就的媒介。在海淀凱文,音樂課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鑒賞能力,提升表演技巧,增強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海淀凱文倡導的老師職責,是通過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才能。與此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學生超越教科書的知識范圍,以發展獨立思考和審美能力。
“一棵樹撼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是教育的初心和底色。海淀凱文向來倡導的都是“全人教育”,而非“全面教育”。北京海淀凱文學校旨在通過這場音樂劇,讓教育技法回歸教育本身,使得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北京海淀凱文學校成立于2016年,是一所提供K-12年級中英雙語教學的國際化特色學校。學校坐落在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玉泉山腳下,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近400畝),是一所集自然生態和人文底蘊于一體的花園式校園。目前,海淀凱文已獲得美國Cognia認證、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AP課程認證和AP Capstone文憑項目認證、劍橋CAIE和牛津AQA雙認證。同時,海淀凱文還是美國ACT考試和英國A-Level考試授權考點。
北京海淀凱文學校以“蓑羽鶴”精神為引領,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領袖人才”為使命,注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以及學生們學會尋找和創造生活快樂的能力。作為一所雙語國際化學校,海淀凱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同時吸取融合世界先進課程理念和教學方式,努力打造“有溫度、無邊界、個性化”的教學。海淀凱文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情感情緒教育,努力踐行“全人教育”的理念,努力為中國教育的發展,為國家人才培養做出自己的貢獻。
①特別聲明:本站點注明為"原創"的文章,版權均屬國際教育在線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創”的文章,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聯系郵箱:85861739@qq.com